不同林龄湿地松叶、枝、根与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及稳态性特征取得新进展

发布者:ylys发布时间:2023-08-17浏览次数:

为明确江西省湿地松(Pinus elliottii)人工林生态系统中器官与土壤养分的分配规律和稳定机制,在江西省泰和县石溪林场选择幼龄林、中龄林和成熟林阶段的湿地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,探讨其叶-枝-根-土壤的碳(C)、氮(N)、磷(P)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,分析湿地松不同器官与土壤养分的耦合关系和稳态性特征。结果表明,湿地松不同器官C、N、P含量均值随林龄的增加呈“V”型变化,均在中龄林阶段最低,分别为518.10、3.22和0.71 g·kg-1;而各器官C∶N值与C∶P值随林龄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,在中龄林达到峰值,说明中龄林为湿地松的速生期,对N、P元素的消耗大。土壤N含量和N∶P值随林龄的增加不断上升,而土壤C∶N值则持续下降,说明土壤N矿化能力随林龄的增加逐渐增强;成熟林阶段土壤C∶P值和N∶P值均高于其他林龄,表明成熟林阶段土壤P较匮乏。针叶N、C∶N、N∶P,枝C、C∶N、N∶P和根C、P、C∶P稳态性模型回归结果不显著,具有绝对的稳定性。针叶P、枝P的稳态性等级分别为弱敏感态和敏感态。不同器官N∶P的内稳性指数(HN∶P)大小关系为根< 枝<叶,说明根对土壤中的限制元素更敏感。综上,在湿地松人工林经营过程中,应合理施用n、p肥以满足中龄林快速生长需要,及时施用p肥以缓解成熟林p素限制。本研究结果为促进湿地松人工林的高效培育提供了理论参考。该成果以林木遗传育种博士贾婷为第一作者,张露教授为通讯作者发表在《核农学报》期刊上。